• 2021全国两会
  • 2020全国两会
  •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诞辰140周年书法展在温州半山筑园美术馆开幕
  • 2019全国两会

以天下为己任 扬中华之文化


——访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


时间:2011年09月04日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96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于右任书法展”将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一百幅书法作品不仅彰显着于右任先生满腔的爱国热情和高昂的民族气节,还承载着收藏者朱奕龙多年来期盼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和两岸人民携手共进的愿望。
 
朱奕龙身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和银帝集团董事局主席等多重身份,但他说自己骨子里就是喜欢文化。十多年来,他辗转各地收藏了于右任书法珍品400余幅及其石刻遗真200余件,囊括于右任先生早、中、晚各个时期创作的作品。不仅如此,他还建成了第一个社区艺术馆,陈列藏品,并免费参观。为了更好的研究于右任书法,他又成立了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院,由国学大师饶宗颐为其题写院名。
 
“于右任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书法是连接我们炎黄子孙情感的纽带。”朱奕龙主席说,两岸人民同宗同源,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没有地域的界限,相信会在于右任先生的作品里寻到灵魂的相通之处。

 

                     与“于书”结缘

 

于右任是辛亥革命老人,他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反对帝制。曾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鼓吹革命。他更是一位书法家,其所创“标准草书”,根基于北魏,宗法于章草,融会四体之妙,博采众家之长,被誉为当代草圣1964年,于右任病逝于台湾。

说到收藏于右任的书法作品,朱奕龙讲述了其中的机缘巧合。那是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位朋友家看到一幅于右任先生所书的对联:“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他立刻被这两句话所吸引,以至于这成为了他的座右铭。“当时我特别喜欢这幅对联,于是就问朋友能不能把这幅作品转让给我。”但朋友当即否决了,于是朱奕龙“三顾茅庐”,多次到朋友家拜访,希望珍藏这幅作品,而且态度一次比一次诚恳。朋友最终被朱奕龙的真诚所感动,把对联送给了他。  “从此,我便一发不可收拾。”朱奕龙说,随着他对于右任人品、学识了解得越深切就产生了越多的震撼,他被于先生的书法所深深吸引,收藏的数量也逐渐增多。经过了十几年在祖国各地和海外四方的搜寻,他所收藏的于右任书法作品从质量和数量上来说,在国内外都是首屈一指。

2004年,于右任先生逝世40周年,朱奕龙的收藏也初具规模,于是他将所收藏的作品集结成册出版。当时薄一波老人已经96岁,他欣然为书法集题写了《于右任先生墨宝》的书名。“文化瑰宝应该奉献出来让大家共赏,这才能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这也是我收藏的初衷。”朱奕龙说,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挥作用。目前,他已出版了4套《于右任先生墨宝》。今年,又陆续出版了12册《于右任先生碑刻遗珍》。

                     播撒文化的种子

当初,作为一个海外游子,朱奕龙感受最深刻的是:要想得到尊重首先是自己祖国的强大,只有国力提升了才能让海外的游子们得到尊重。“一个国家的强盛应该是综合实力的提升,如今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可是文化软实力比起经济发展却还有一定的距离。”朱奕龙说。2010年,他投资3000万元在宁夏银川市建成了第一个社区艺术馆,并免费为公众开放。“把作品放在家里,只能是几个朋友小范围欣赏,所以我想建成一个艺术馆,把作品展出来,让大家看,所以这个艺术馆在建设之初就明确了向公众免费开放。”

成立社区艺术馆的想法也与他6年的国外生活有关。“国外许多专题艺术馆、博物馆在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不受地点的影响,连火车站也能改建成艺术馆。”朱奕龙说,他创建社区艺术馆的初衷就是,让艺术走进社区,让百姓走进艺术,激发更多的人来关注、弘扬和保护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如今,近万平方的第二个专题艺术馆正在北京高碑店建设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米的第三个专业艺术馆也在宁夏风光旖旎的阅海湖畔即将动工兴建。

朱奕龙还投资1100万元成立了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院,他希望集结海内外“于学”研究者,推动于右任先生书法作品的研究。20108月,于右任书法收藏研究院(台北)院长陆炳文,得知宁夏的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院收藏研究于右任书法作品,便专程来到银川实地考察,当时,他足不出户在艺术研究院整整待了三天,细细品味每一幅珍品。

除了于右任的书法外,朱奕龙还有很多收藏专项,数千方秦砖汉瓦;青田封门青的名人印章3千余方;从19世纪初到近代,100余年间的各时期的各类国内外品牌相机1千多台;甚至还有陕甘宁边区珍贵的税票上千张,其中国家一级文物的就有23件。

为了收藏到珍贵的文物,朱奕龙经历了很多艰辛。“辛苦自不必说,关键是当我寻觅到它们时,那种愉悦的心情是用任何语言也无法比拟的。”朱奕龙只要听说哪有宝贝就很兴奋,经常驱车几百公里为的就是去农村收一块秦砖汉瓦。“我能收藏到如此大量并且珍贵的藏品,离不开一批优秀的专业顾问,在我的身后站着一支强大的队伍。”朱奕龙特别提到,自己尚没有达到如此好的眼力去甄别真假,收藏的成就应该归功于这些幕后英雄。“尤其是田老师,他陪伴我走过了十多年的收藏历程,并无私地帮助我,在我内心里,对他充满了深深地感激之情。”

                         给予过后得幸福

    朱奕龙出生在浙南一个偏僻的山区,从小家里穷,上不起学,他就靠自己的双手挣学费。他九岁上山砍柴,初中的每一分学费都是自己上山砍柴赚来的。儿时的苦难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使他形成了不屈不挠、迎难而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性格。 

同时,在他内心也有一块柔软的地方。从小奶奶就告诉他,做人要做好人。这句朴实的话一直扎根在他心里,不曾忘记。在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后,他也不曾忘记社会,热心社会慈善事业。“这种社会责任感与我的经历有关。”朱奕龙回忆到,那是一年夏天,天气酷热,年幼的他上山砍完柴后要挑到公路上去卖,饥饿难忍的他在中途晕倒,幸亏有位老大爷救了他。这件事让他刻骨铭心,使他明白人生在世,不能事事为己,要懂得给予。

“有一次我到宁夏的泾源县招工,看到那里的小学教室里,四个孩子共用一张椅子轮流写作业,茅草搭建的屋子一到下雨就到处滴水。若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不相信还有如此条件的学校。”朱奕龙说,此后他开始捐资建立希望小学。1998年,他所捐建的第一座希望小学落成,随后在宁夏全区、江西、山东、浙江等地也陆续建起了侨心希望小学。如今,朱奕龙一共建起了76所希望小学,而经他资助上大学的学生更是多达1700多名。

    2010年银帝集团成立十周年,按照原计划集团预拿出1500万举办一场大型的文艺晚会和系列活动来庆祝。但就在庆典前夕,朱奕龙断然决定取消一切庆祝活动,把经费用于公益事业。其中拿出1000万用于筹建文化发展基金会,剩余的500万用于给职工发放生活补贴。“2010414玉树发生地震,在国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不应该再搞庆祝活动,尽管大家为了筹备工作付出很多,但我还是做了这个决定。”朱奕龙说。

    文化发展基金很快就发挥了作用,20115月,朱奕龙向西班牙华文学校赞助了20万欧元;今年7月,他陪同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出访德国,再次捐款5万欧元,用于支持华文教育的发展。“以往都是我们接受海外的捐赠,如今我们也可以给海外捐款。”朱奕龙说,这是他一贯的理念,身体力行,为华文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让更多外国人来学习中文,让中国文化传播得更远。

            

       一定要把“于书”展到台湾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当代著名书法大家沈鹏为此次北京“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于右任书法展”敬题展名。100件展品中包含了楹联、条屏、镜片、立轴、扇面、手札等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于右老在不同书体间的变化和在完善标准草书的过程中的不断升华。

其实,早在三年前,朱奕龙的脑海里就有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于右任书法展”的雏形。作为一名归国华侨和侨务工作者,他时刻在思考如何寻找文化切入点,为两岸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正是一个契机。“辛亥革命的宝贵精神就是‘推翻满清建立共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精神财富是不灭的,这种精神也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走向繁荣不断努力。”朱奕龙说。

最初,朱奕龙希望能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时,带着一百幅于右任的作品赴台湾进行展览,他们做了很多努力,也得到了文化部等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台湾之展未能成行。“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带于右任的作品去台湾展出,我也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朱奕龙说,自己内心深处希望为了两岸的和谐统一做贡献,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为两岸的和谐气氛能够做出努力,这也是他的出发点和根本宗旨。

此次展出的100件于右任书法作品,选自朱奕龙所藏的400多件珍品。“我们选的过程中更多的考虑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于右任先生的作品。”朱奕龙说,因为于右任在1949年之后去了台湾,并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而解放前的作品留在台湾的并不多,因此在选择时有所侧重。这些作品见证了历史,也说着于右任想念大陆、思念故乡、热心期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朱奕龙深情地背诵着于右任先生这首带着浓浓乡愁的《望大陆》。“我一定会去台湾展览于右任的书法,到时候就不只是一百件,也许是200件,或者更多。”朱奕龙说,于右任先生的爱国情怀时刻在感召着他,他相信两岸人民会在于右任的书法作品中找到心灵的共鸣。(记者:屈菡)

 
(作者:屈菡 编辑:zlp)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以天下为己任 扬中华之文化]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